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的女性人才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 2021-10-29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编 者 按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一直以来,我国广大女性人才把自身的奋斗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女性人才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思考进一步优化我国女性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女性人才工作进程、扩大女性人才国际影响的有益路径。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此次会议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起点,确立了未来我国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趋势。

一直以来,广大女性人才把自身的奋斗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深深地影响着女性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女性人才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思考进一步优化我国女性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女性人才工作进程、扩大女性人才国际影响的有益路径。

#1

坚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女性人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我国把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积极倡导女性人才发展,为女性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政策环境。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期像今时这样,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妇女接受教育、婚姻自由、职业自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然而,我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不平衡,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不平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然不充分。时至今日,针对妇女的歧视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尤其影响着女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女性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不仅要重视女性人才培养过程中性别的社会特征和力量,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强国思想中的社会之策和精神引领。要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消除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打破有碍于女性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需要重申的是,性别观念中包含的准则和价值观念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女性发展理念与人才工作对于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而言相当关键。当下一个重要的现实举措,就是要让先进的性别文化成为人才强国的有力支撑,使女性人才发展助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2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作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妇联应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按照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确定妇联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切实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人才工作的发展进程。这是党和国家对妇联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也包含着广大女性科技人才对妇联的期待。

在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妇联要在推动女性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妇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宣传,鼓励广大女性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积极参与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主动负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展现当代知识女性的精神风貌。第二,妇联要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不懈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始终把推进女性人才发展与人才强国战略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针对新时代女性人才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女性人才发展办实事、解难题。第三,妇联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探索女性人才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加强创新源头参与,开拓顺应时代要求的女性人才工作新局面。始终把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作为常抓不懈的战略任务,注重通过立体化、多层面的组织体系最广泛地把广大女性人才集聚起来,让女性人才的发展获得妇联最及时的帮助,把妇联组织当作可以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要加大先进妇女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对女性人才尊重和关怀的风尚。

#3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女性人才的国际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交流互鉴,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有利于我们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努力,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视野的女性英才。

一直以来,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都自觉肩负起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责任,将科技交流融入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视野之中。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被认为是20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中国的8位女性李方华、叶玉如、任咏华、谢毅、陈化兰、鲍哲南、张弥曼、胡海岚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中国船舶集团第704研究所特种装置部的女工程师李媛带领团队,成功完成航母上特种装置阿拉丁神灯的研发,奇迹般地出品了中国创造,实现了中国航母发展史上的一次科研突破。2012年宇航员刘洋成为我国首位搭载飞船进入太空的女性,近日宇航员王亚平则成为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性。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女性科学家从幕后走到台前。毋庸置疑,中国的女性科技人员已经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们要继续推进女性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引导广大女性科技人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女科学家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让通往科学研究塔尖的职业道路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在对外交流中,应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文明交流交往纳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之中,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人文精神,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和人类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彰显中国融通中外、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

从目前来看,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一方面得益于女性自身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想见,面对人才强国战略带来的大好机遇,女性人才必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破浪前行。未来,我们要继续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积极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将人才强国战略推向新的发展高度,为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注入活力,也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注入动力。


作者:郑斯扬,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

来源:中国妇女报